|
| 市文廣旅局“轉提樹”支持市民俗學會黨建及業務工作 |
| 2023/7/11 18:27:58 來源:市文廣旅局 打印本頁 |
|
|
7月10日,市文廣旅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顏金娥,市文廣旅局機關第二黨支部、市民俗博物館黨支部赴市民俗學會走訪調研民俗研究及非遺保護工作,推動黨建引領“轉作風、提效能、樹形象”活動走深走實。
市民俗學會是市民政部門認定的AAAA社會組織,多次被表彰為全市社科系統先進單位(社團),為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淮北鹽民習俗”“海州灣漁俗”、連云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民習俗”“海州剃頭(修面、采耳)技藝”等項目保護單位,擁有省市級非遺傳承人9名、市民俗傳承基地8處。2013年,市民俗學會成立功能型黨支部。近年來,市民俗學會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社團組織作用,團結帶領廣大民俗研究人員與愛好者、踐行者,深入城鄉社會生產生活各個層面,圍繞民俗資料整理、非遺項目傳承、社科理論創新、旅游資源開發等,開展社科民俗文化進社區、海州民俗系列講座、民俗文化圖片展示等豐富多彩的系列主題活動,在促進經濟發展、繁榮社會事業、參與公共管理、開展公益活動和擴大對外交往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調研座談會上,雙方就今后全市民俗項目研究、資源開發、活動開展、基地打造等進一步深入交換了意見。會議認為,市民俗學會作為學術性組織,致力于打造連云港民俗保護傳承、研究成果集成“高原”“寶塔”,為港城民間優秀傳統文化賡續起到了引航標的作用;市民俗學會同時又作為承擔多項省市級非遺保護傳承職能的社會團體,多年來學會一行人奔走在港城山海平原、綠野沃土,為全市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弘揚推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起到了推進器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行政事業部門思考廣度不夠維度不高、業務力量不多延展不足的短板,對云臺山山民習俗、海州灣漁民習俗、淮北鹽民習俗、云霧茶、流蘇茶制作技藝等與港城經濟社會發展、百姓美好生活向往息息相關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傳播作出了卓著貢獻。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并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市民俗學會作為多個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單位,近年來始終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積極融合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大力配合民政、文旅部門和社科聯職能履行,深入縣區功能板塊、農村鄉鎮村居、城市街道社區,抓民俗基礎研究、抓傳承隊伍建設、抓服務效能提升,開展民俗宣傳普及活動,打造流云嶺、大竹園、小口村等區域性民俗保護亮點、項目傳承集聚區,很有責任和擔當意識,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和諸多的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與贊揚。在今后工作中,市民俗學會將進一步把山民習俗、漁民習俗、鹽民習俗保護成果與文旅產業、旅游業發展結合起來,加強對基層民俗工作業務指導,學會黨支部將加強與基層村社黨組織聯建,用黨建引領業務工作開展,積極打造非遺研學基地和主題研學線路;進一步強化成果宣傳推廣,在做優傳統媒體宣傳的同時,有效利用擴展自媒體宣傳,將更多的研究成果發布傳播開去;進一步突出民俗非遺項目、傳承人隊伍、傳承空間基地三大要素建設,團結帶領更多的企事業單位和人群深入參與、配合融入民俗保護事業發展。
|
|
站內鏈接: |
|
|
|
|
|